华东理工大学叶邦策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陈大勇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访问交流并进行精彩学术报告

发布者:周亦珩发布时间:2018-12-07浏览次数:3786

  

说明: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778387951\Image\C2C\ED531804C98BE0BAE3076A512A65A31A.png

华东理工大学叶邦策教授

  

说明: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778387951\Image\Group\82[(J0IT8[(_R5V04@[TDRL.jpg

南京师范大学陈大勇教授

  

2018126日下午15:00,华东理工大学叶邦策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陈大勇(David D. Y. Chen)教授应邀来我院进行学术访问交流,并在交流会上分别做了题为“蛋白质酰基化修饰分析及微生物代谢调控”和“毛细管电泳质谱平台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的精彩学术报告。

叶邦策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微分析和生物系统工程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微生物代谢调控的“组学”及系统生物学研究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相互作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以及基于微阵列方法高通量分析技术平台及仪器开发。近年来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SCI引用超过2500多次,单篇最高引用213次。先后主持了国家 “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仪器专项、面上项目)等项目。

叶邦策教授的报告介绍了课题组近期在蛋白质修饰方面的突出成果。他们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系统性解析蛋白酰化修饰在不同化学骨架类型的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形成机制及调控功能。证明了生物体内高浓度酰基-CoA的积累在有助于补充产物合成前体的同时,也会造成蛋白酰化修饰引起的反馈调控,导致关键酶受到抑制并影响产物产率。此外,基于酰化修饰底物和修饰酶的翻译后修饰代谢工程策略(PTM_ME),如保护修饰位点、优化修饰酶系统等,有助于缓解胞内碳流“过载”的压力,相对提高目标产物产量。他们的研究工作首次揭示了蛋白酰化修饰在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调控中的普遍性,并为代谢工程提供了从翻译后修饰水平改造的全新策略。

陈大勇(David D. Y.Chen),现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陈大勇教授长年从事毛细管电泳的理论与实验方法研究,以及这些方法和技术在生命科学、化学、新型药和新材料等众多领域的应用研究,是国际上分析化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在国际分析化学的权威性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被引用3900余次,H-index36 (Google Scholar Citations)。先后获得了英国皇家化学会的分析方法奖;加拿大化学会的分析科学W.A.E. McBryde奖章;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最高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奖-CharlesMcDowell金奖和加拿大化学会分析化学杰出贡献奖(Maxxam Award)。

陈大勇教授介绍了他在物理场和化学平衡的分离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果。LC-MS技术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学术和工业上研究与应用最重要的分析工具,毛细管电泳至今为止是最强大的分离技术。陈大勇教授利用自身开发的毛细管电泳-电喷雾电离接口(CE-ESI-MS),对生物分子进行分离纯化策略研究,通过对生物化学反应的亲和毛细管电泳表征,成功实现了人血中麻醉剂和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