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办学历史溯源于原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于1920年成立的化学系和1928年成立的化学工程系,培养了以20多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化学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新中国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时,文理科迁出成立了新的南京大学,工科留在原址成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6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同年12月恢复建立了化学化工系,2006年为适应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办学历程中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现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另有“材料物理和化学”二级博士点和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并建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设有化学系、化学工程系、化学生物与制药工程系3个系,拥有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药物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富碳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学院设有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楼宇共享校级分析。测试中心设备资源,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优越的实验条件和基地。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现有教职工(含全职博士后、专职科研)143名,其中专任教师108名,98%拥有博士学位,教授(研究员)5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45名,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86人。师资队伍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专家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另有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0多人。

学院坚持以“四问”为导向,聚焦学生“四力”培养,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东大使命,践行“生为首位”的东大行动。同时,学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坚持理工交叉、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相关领域不断取得佳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省高新技术和重点企业等多项科研项目,《新型分子基铁电体的基础研究》项目曾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年均在国际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熊仁根教授团队曾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3篇,影响巨大。学院致力于构建与国际评价体系相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拓展院级国际教育教学交流,与境外3-4所知名或特色大学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包括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渠道参加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如交换生、短期访学、海外游学等。学院重视学生学科创新培育工作,获得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竞赛奖项。近年曾连续三届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90名左右,拥有完善的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培养体系,优秀本科生可免试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生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院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强化其实验和工程实践环节训练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宽,毕业以后可到有关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高等院校、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工、制药、环保、材料等方面的科研、开发、教学、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工作。学院的毕业生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与认可。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连续为100%,其中考研升学率约50%,出国(境)率约在10%左右。毕业生考研选择面宽,专业选择跨界面大,涉及材料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电子学、交通学等学科领域。

  

 (202311月更新)